記者 匡春林 實習生 張婷
  有個人通過微博、微信,併在朋友圈裡曬“女友”,而他們其實還只是小學生;在娛樂節目中,稚嫩的童聲唱著各種滄桑的成人情歌,眼神中透著些許憂愁;家庭聚會上,一堆孩子不約而同掏出手機、iPad自顧自玩著游戲,忙著發微信微博……
  現在孩子的童年被縮短了!你是否也有著同樣的感受?魯迅曾這樣說過,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,玩具是兒童的天使。但對當下的孩子來說,童年回憶更多來自成人世界,表現出早熟、世故、圓滑等原本不應該是他們這個年紀應有的性格。
  如何才能讓被縮短被催熟的童年的腳步放緩一點?“六一”兒童節前夕,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。
  現象“小大人”言談舉止越來越成熟
  市民楊女士最近有點煩惱,才讀小學六年級的兒子突然跟她像模像樣地討論起“談戀愛”這個話題。原來,個子高高成績不錯的兒子在班上一直頗受女同學追捧,經常有不少女同學下課後找他請教功課,還有些女同學甚至當面對他表白,讓他既開心又有點無所適從,於是想到跟媽媽探討。“聽兒子說,他們班級里就曾有男女同學談戀愛,後來被老師發現後及時制止。現在的孩子怎麼了?”楊女士感覺很無奈。
  “很多孩子的業餘生活軌跡幾乎跟成人相似,這值得引起深思。”市民陳先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,經常與中小學生打交道的他近年來越來越發現,身邊的中小學生們不穿校服時,穿著打扮很成熟。一些關係親昵的孩子甚至私下互相以“老公老婆”相稱。他們愛看各種潮流韓劇和影院大片,愛聽各種主打流行歌,喜歡各種娛樂節目,甚至愛讀一些恐怖、言情類的書籍和奇幻網絡小說。而有人過生日,他們也會像成人一樣,邀上同學去KTV包場唱歌娛樂,甚至豪氣拼酒……
  “媽媽,今天放學沒人陪我玩了。”近日,牽著正讀幼兒園中班的兒子小小回家時,小小說的這句話讓市民韓女士很驚訝。原來,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,現在不少家長將尚讀幼兒園的孩子也早早送進各種興趣班。以小小班上為例,班上幾乎有80%的孩子每天放學後都與興趣班有“約”,和小小關係最好的幾個小朋友不是報了英語興趣班,就是報了國際象棋興趣班,有一個小男孩更是一學期報了3個興趣班,每周都有3天需要穿梭在英語、畫畫和跆拳道興趣班上。
  “這些小大人越來越穩重成熟,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和世故。”市民劉先生很憂慮,在他印象中,尚處中小學的孩子理應天真爛漫,應該多與大自然接觸,熱愛各種戶外游戲,但他所看到的是,這些孩子們會熟練掌握電腦、iPad、智能手機,會發微博、玩轉微信朋友圈,但卻個個都很“宅”,節假日寧願窩在家裡玩游戲看小說都不願意出門。
  觀點人類童年縮短是普世現象
  去年,武漢的“五道杠”少年曾引發熱議,這個其實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卻從不玩游戲,平時只看新聞聯播,說話時官氣十足的穩重少年,可以說是“小大人”的代表。為什麼“小大人”越來越多?記者採訪了部分市民和專家。
  市民廖先生認為,孩子成人化的背後是“心早熟”,與當下孩子的成長環境太過成人化不無關係。以幼兒園小朋友瘋狂報興趣班為例,其實對年幼的孩子來說,玩才是天性,但在家長“大器早成”的心態影響下,年幼的孩子早早學會了將學習當作生活的全部。
  著名作家劉再復曾表示,人類童年的縮短,這不是某一個國家的現象,而是普世現象。但在中國則尤其嚴重。對於現在孩子童年早早結束的原因,劉再復也指出,上世紀末和這世紀初的兒童,其生活生命狀態和他的童年時期完全不同。家長過早地給孩子們灌輸知識,灌輸競爭意識,他們也過早地進入電腦世界和其他機器世界。而電腦和機器愈來愈複雜,孩子們的頭腦也隨之過早地變得複雜。“於是,孩子們入學前,幾乎成了電腦的附件。進入小學之後,為了積累優異成績,為了準備考上好中學、好大學更是承受無窮盡的精神壓力。這種狀態,使孩子們過早地失樂園,即童年時代過早地消逝。”
  湖南省社科院方向新教授也表示,兒童童年縮短的原因主要是繁重的學習把童年時間給占用了,很多孩子課餘時間基本被學習占滿,很少能享受完整的童年。“現在教育的問題是,把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智力方面的培養,所有人都望子成龍,拼命給孩子加碼灌輸,卻往往忽視了兒童的創造力。”他強調,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,就不斷讓孩子接觸各種知識;孩子們不僅在學校有上不完的課,課外也被各種培訓班所困擾。
  提醒請把完整的童年還給天真的孩子
  據世界人口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,每隔25年,溫帶地區孩子的性成熟年齡就提前一歲。目前,全球孩子的性成熟平均年齡已經在12歲左右。兒童普遍早熟已成當代社會之憂。美國最大兒童圖書出版商之一“蘭登書屋”英國分公司,曾對英國1170名有18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展開調查,結果顯示,55%的人認為現在孩子的童年時期11歲就宣告終結。
  而值得註意的是,有些小孩盲目模仿影視行為,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,不僅提前告別了童年,而且給自己以後的生活也造成不良影響。還有,近年來青少年自殺現象呈上升趨勢,且出現低齡化特征。
  “要改變童年縮短的這種現狀,還是要回到教育的本質上,中國的教育就是只註重知識的灌輸,抹殺兒童的創新,導致很多孩子只會對知識進行背誦,卻往往缺乏自己獨有的理解,創新能力不足。”方向新教授指出,家長往往屈從於所謂的“主流趨勢”,將年幼的孩子送入培訓機構,或是不斷給孩子灌輸知識。而孩子們的學習能力、優秀與否基本都與其學習成績、知識面有關,導致學習替代童年其他方面的享受,成為家長、學校和孩子所共同追求的目標。因此,在短期內,兒童童年縮短的現象暫時難有得到有效遏制。
  “請把更完整的童年還給孩子,請把天真還給孩子。”他呼籲,很多人喜歡懷念以前童年的純真,甚至在年長時還常常通過各種形式希望重回年少時光。尤其值得註意的是,在國內,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,童年充滿緊張和繁複的學習,而大學則相對輕鬆,這一點與國外正好相反,導致一些大學生在原本應該緊張學習的大學時光里,補償自己缺失的童年,其實這樣並不可取。受到社會、互聯網、智力培養等因素的影響,現在的童年已經不可能回覆當年印象中的天真,唯一希望提醒家長和學校的是,別讓兒童童年的時光過早接觸功利,讓我們共同努力儘量減緩童年滑入成人世界的速度。
  相關鏈接
  網絡童謠里感受時代變遷
  上世紀50年代:“大頭、大頭,下雨不愁,人家有傘,我有大頭。”
  上世紀60年代:“我在馬路邊,撿到一分錢,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。”
  上世紀70年代:“分、分,學生的命根;考、考,老師的法寶。”
  上世紀80年代:“學好數理化,不如有個好爸爸。”
  上世紀90年代:“上學最早的,是我;回家最晚的,是我;玩得最少的,作業最多的,睡覺最遲的,最累最困的,是我是我還是我。”
  今天的童謠:“今天的陽光多麼燦爛,我們的學校破破爛爛。一百個同學,九十九個笨蛋;十個老師,九個土蛋。”
  小調查
  這些童年的“傻事”你做過幾件?
  (非著名專家認為,以下“傻事”做得越多,表明你的童年越幸福。)
  1.下雨天轉雨傘。
  2.對著電扇喊“啊”,聽顫音。
  3.有街沿的地方一定要“走邊邊”。
  4.踩別人的影子。
  5.用吸管往水裡吹氣,還要按照節奏吹一首曲子。
  6.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,點著廢紙或火柴。
  7.洗襪子時往襪子里灌水。
  8.吸筆帽、切橡皮。
  9.吃完糖果把糖紙重新包好去騙人。
  10.和小伙伴比賽水裡憋氣或者洗臉的時候自己在臉盆里玩憋氣。
  11.用化掉的蠟燭油玩指紋認證。
  12.把塑料包裝紙上的氣泡全部擠破。
  (原標題:孩子的童年去哪兒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j73tjqs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